欢迎浏中国科技导报网!
时间:2025-11-03 22:03
来源:中国科技导报
编辑:晴川
深入一线破难题 精准对接促转化
2025年9月15日至16日,在“科创中国”行动计划引领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牵头组建的“科创中国”微纳智能传感关键技术科技服务团赴贵州开展产业深度调研与科技服务。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微纳智能传感技术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助力贵州打造西部重要的智能传感产业创新高地。服务团以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核心,深入产业一线,开展精准对接及深度服务,是“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实践。
	
由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唐飞带队,学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服务团项目负责人李娟、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唐正强教授、尹存宏教授、罗绍华教授、杜昊教授、贵州省机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大斌教授等汇聚了10余位技术专家与科研骨干参与调研活动,省科协调研员向昌进、市科协副主席吴帆等陪同调研。
	
在为期两天的密集行程中,服务团紧密围绕“科创中国”提出的“求实效、植内涵、提质量、筑生态”要求,先后深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走访了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钜成云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贵阳海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阳龙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数安汇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代表性企业,深入生产研发一线,开展多场专题座谈和技术诊断。
	
	
在贵州雅光电子,通过参观AMR磁阻传感器生产线、企业展厅、研发中心和测试平台,专家团队全面了解了企业在MEMS工艺、多传感器融合、感存算一体化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服务团专家针对AMR磁阻传感器生产工艺优化提出具体建议;在贵阳海信电子和龙筹智能科技,团队就智能传感器集成应用、降本增效等现实问题与企业深入研讨;在数安汇大数据公司,专家对数据安全与传感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出建设性方案。专家团队现场开展技术诊断与咨询,为企业提供初步解决方案与合作建议,均直指产业痛点,聚焦可落地、可转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经开区举办的专家&企业需求座谈会上,服务团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围绕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经开区科技和创业服务中心系统介绍了本地传感器产业的布局规划与政策支持体系,多家企业代表集中反映了在高端传感器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工艺突破和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遇到的技术瓶颈与高端人才短缺问题。
	
经深入研讨,服务团与各方达成多项共识:一是建立“需求导向、常态对接”的合作机制,由学会牵头成立技术需求库与专家资源库,实现企业技术难题与专家能力的精准匹配;二是推动共建微纳传感工艺中试平台和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MEMS工艺、多传感器融合等企业普遍关注的共性技术;三是协同贵州大学等高校推动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定向输送跨学科复合型技术人才。
	
下一步,服务团将开展三方面精准对接与服务:一是组织专家团队对企业提出的具体工艺与集成难题开展“一对一”技术诊断,限期提出解决方案与技术路径;二是依托“科创中国”线上平台,建立服务团微纳传感产业专题页面,持续推送新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促进供需高效对接;三是协助地方梳理产业政策瓶颈,撰写专项建议报送有关部门,推动在关键技术攻关、首台套应用等方面的政策突破。
唐飞教授总结表示,服务团将持续发挥学会的学术与专家纽带作用,不仅帮助企业解决现实技术问题,更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用金”联动的创新生态,助推贵阳打造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人才集聚的微纳智能传感产业高地。
	
调研期间,服务团在贵州大学举办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暨贵州服务站启动仪式,重点围绕会地合作模式创新展开讨论。双方在共建学会服务站、构建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转化机制、人才联合培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初步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学会资源为支撑、高校研发生力军为保障的成果转化路径,为推动微纳智能传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机制保障,与会专家认为,应建立常态化会地合作模式,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为微纳智能传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持续支撑。
	
	
此次调研中,服务团依托“科创中国”平台资源优势和专家网络,精准对接贵阳产业需求。贵阳作为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在微纳智能传感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聚集相关企业3011家(含4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规模已突破300亿元,气体传感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5%,但仍在高端芯片设计、先进工艺等领域存在技术瓶颈。此次调研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现场诊断、专题研讨和合作洽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初步达成多项技术合作意向,真正体现“科创中国”服务团“带资源、解难题、促转化”的扎实工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将继续深化“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建设,依托平台优势,组织专家服务团持续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在黔转化落地,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