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中国科技导报网!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中国科技导报 > 新闻 > 国内 > >

陈昊:突破边界的医学创新推手

时间:2024-03-10 18:53

来源:中国科技导报

编辑:晴川

在医学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人以行动和智慧点燃新的希望,现任再鼎医药高级大区经理的陈昊便是这样一位推动者。作为一名在医药行业深耕多年的管理...

在医学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人以行动和智慧点燃新的希望,现任再鼎医药高级大区经理的陈昊便是这样一位推动者。作为一名在医药行业深耕多年的管理者,他的每一步都与创新紧密相连。从推广HER2阳性乳腺癌全流程治疗到引导罕见病领域的市场教育,他在医生、患者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推动医学治疗从理论走向实践,为无数生命带来曙光。

image.png

整合资源:平衡医生与患者的需求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陈昊是一位专业度极高、做事一丝不苟且富有创新思维的人。他的职业哲学既简单又深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座右铭,更是他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陈昊坚信,医学的核心在于对生命的尊重,而这需要做到切实从医生的专业需求和患者的实际问题出发。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这一复发率较高的疾病,他带领团队设计了一套涵盖治疗全周期的解决方案,从新辅助治疗、手术后辅助治疗,到晚期患者的一线与二线治疗。通过精准覆盖治疗全流程,他不仅满足了医生对疗效的期待,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愈的机会。

image.png

执行细节是陈昊关注的重点。他常说:“方案的有效性不在于纸面上的完整,而在于每一步是否能真正落地。”为此,他与团队紧密协作,协助医生建立患者随访系统,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设计一系列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这些贴心的措施,不仅让患者更清楚自己的治疗路径,还提高了他们的依从性。

在患者教育上,陈昊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早安北京”便是一个经典案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大风险因素,但公众对清晨血压的危害知之甚少。陈昊以数据为起点,发现清晨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比例高达45%。基于这一发现,他构思了“清晨关爱日”活动:医生和护士从简单的“提供早餐、测量血压”开始,逐步引导患者关注自身清晨血压的变化。同时,他在医院候诊区放置自动血压仪,方便患者自行检测。每一个细节都指向一个目标——让患者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真正控制疾病风险。这一模式很快被全国推广,成为患者教育领域的经典范例。

创新突破:从罕见病到医学未来的前沿探索

陈昊在罕见病领域的探索,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的部分。这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机遇与阻力并存。以重症肌无力(MG)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为例,这类疾病的治疗药物在市场化过程中常常面临两个主要障碍。

首要困难是患者支付能力的不足。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定价昂贵,而许多患者因病致贫,难以负担治疗费用。陈昊深知,仅靠企业的努力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他主动推动企业与政府展开合作,通过降价谈判将更多药物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其次则是医生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许多医生对罕见病的了解有限,难以及时作出准确诊断。为此,陈昊与专业学会和公益机构合作,通过学术会议、专业培训和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系统性提升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他还发起了公众宣传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科普罕见病知识,帮助患者更早发现病情。

通过一线的医药推广实战总结,陈昊认为创新药物的普及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模式的变革。他提出了一种“学术驱动+情感连接”的双重推广策略。一方面,通过权威的学术会议为医生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南和临床数据;另一方面,他鼓励团队以患者为中心,与病友组织合作,倾听患者需求。这种贴近患者的推广方式,不仅让药物的价值被更好地传播,也让更多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宏图展望: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

谈到未来,陈昊充满信心。他认为,基因编辑、细胞疗法和免疫疗法等技术的突破,将为罕见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他说,“通过基因组学和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大幅提升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此外,他还提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尽管医学创新初期研发成本高昂,但随着技术成熟和生产规模扩大,单位成本将逐渐降低。陈昊相信,这将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治疗,同时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

最让陈昊感到振奋的是,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患者组织之间的合作,将推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迈向一个更加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的医学之路依然漫长,但陈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用细致入微的工作,填补了医学与市场之间的鸿沟;用创新驱动的行动,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他坚信,每一次突破,都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开始。在医学的星辰大海中,他将用坚定的信念与温暖的初心,继续书写属于他的篇章。

文/陈宇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栏目排行
相关标签
内容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0中国科技导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3456789号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